党委组织部供稿
根据疫情防控动态变化,学校增援一线干部坚决服从、全力配合各区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哪里需要哪里搬,快速补充疫情防控体系中关键条线、薄弱环节,为所在区域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贡献。行胜于言,在这一行人中,就有这么一批干部,他们坚决服从调配,用默默的坚守和无声的贡献,为打赢疫情攻坚战赢得时间,赢得主动。关键时候显担当,本期要讲述的是三位在调配中随时根据指令 “转场”赴指定点,同所在点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奋战,默默坚守岗位干部的故事。
做一名社区战役的“守护者”
来自理工学院的张斌老师家有年迈母亲,还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原本可以安心居家办公。但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他如坐针毡,当即做好14天志愿服务的准备,提前将照顾年迈母亲的任务安顿好,悄悄报名加入到疫情防控增援一线的调配大军中。当组织部门电话沟通时,他未曾流露出半丝犹豫,主动接受区里调配安排,积极增援所在祝桥镇秋亭居委防控的任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就想默默为基层做点贡献。如果不是14天服务期即将届满之际恰逢家中老人独居所在楼栋突然被封,他甚至只句未提早已自带被子在居委会活动室单薄的瑜伽垫上度过了十几个夜晚。当问起增援情况时,他只是淡淡地说,“真的没什么,我只是和大家一样,想为上海疫情防控尽点力”。孰知,他是在祝桥镇秋亭居委疫情最为吃紧的时刻领命紧急增援的,彼时整个居委只有1人在岗,人手严重缺乏,而经过十几天的战斗,他为居委同志隔离陆续返岗赢得了时间,和所在社区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较之居委工作的全力以赴,面对家里独居且需要服药的老母亲,他只能将“孝”埋在心里,远程默默关注,简单地通过外围送菜配药,最低程度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供给。
做一枚严丝合缝的“螺丝钉”
增援一线,增的是“角色”与“责任”,但时间紧、任务重、精力有限,要最大程度去保障工作职责,必须“减”去一切不必要的负担,压缩个人其他角色需求,将自己真正融入,才能将增援赋予的角色作用最大化,从而助力疫情防控全过程工作有序推进。
对于学历教育部的卢昕同志而言,从19日报到正式入驻杨浦区邯郸隔离点后,他就默默地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面对组织对于工作动态的关心,他总是简单而平淡地一句话带过,“我所在隔离点主要是服务入境人员14天隔离,我所承担的工作只是根据隔离点要求,做好境外人员隔离点信息员工作。”当组织部同志联系上他是,才了解到,为避免遗漏任何一条消息,他从下沉的那一刻起,就悄悄收起私人通讯工具,从早上八点半到夜里九点盯着平台上数十个工作群,一刻不停地汇总隔离人员信息、接受区内各类通讯群的信息传达,每日固定时间将各类相关信息更新汇总后发至医疗负责人、驻点民警、区疾控负责人,全程协助医疗组完成出入转运工作,并耐心做好隔离人员来电咨询解答等工作。为确保自己同整个工作流程“严丝合缝”,他以工作职责为标准,将自己打造成一枚标准化的“螺丝钉”,淡去一切个人色彩,尽最大努力确保工作流畅、高效、到位,经常忙完回到宿舍已经累瘫,简单洗漱后便倒头就睡。
做一位传递正能量的信使
来自教育台的王金海同志是个技术性干部,快速响应、主动对接是长期职业训练沉淀而成的素养。一开始,区里将他安排到所在居委,而随着防控形势发展,4月23日起再次接到赴街道隔离点工作的调令,便第一时间卷起铺盖奔赴隔离点,同工作组一行6人一起全力承担起密接隔离点的防疫工作。
隔离点,主要承接密接隔离点的人员安置、管理协调等事务性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一丝差错。王金海同志善用技术型思维,接到任务都会仔细研究需求,主动思考工作落实的步骤和流程,最终形成细致可行的方案。由于隔离点离驻扎地五公里范围,他每天都要骑共享单车去隔离点勘察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防控漏洞,反复确认,确保各项工作督促落实到位整改。
疫情中,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是常态。既要保证隔离要求到位,又要体现对隔离人员的温度,他选择的打开方式是——全力以赴地“扑”上去:当知悉转运车一小时内即将到,他们迅速撸起袖子为隔离点114间房间的窗户贴上薄膜;当突接电话告知26人即将转运到达,为确保隔离人员吃上一口热饭,更是四处协调,想方设法借到方便面提供给转运人员;从获知转运人员名单到转运人员到达隔离点,经常要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房间安排、各类信息录入并与隔离点服务方对接、安排消杀等工作,他们还得充分发挥技术特长,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当工作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心理难免紧张焦虑,每当晚上忙完岗位职责任务回到住处,他还要花上几个小时时间整理拍摄素材,制作街道疫情防控宣传视频,尽其所能传播正能量。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行胜于言,是责任,是追求,更是一种非常时期的特殊担当。在这一批增援干部的身影中,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默默无闻、坚守奉献的宝贵品质,也正是这样一种态度,才共同筑就教育事业发展的行稳致远!